close
種豆 體驗式學習
 
「全部都斷了,都是媽媽弄的!」
 
噗嚨共妹班上的家長LINE群組傳來了一張小朋友的種豆日記,上面寫了這句話。
 
3月時參加了學校的班親會,也就是每個學期開始時,讓老師和班級家長們面對面溝通的聚會。老師會把這學期幾個重要的事件跟我們說明,讓家長們知道這學期會有什麼事情可能是需要家長協助的,其中這學期有一項專案任務,就是孩子要自己種豆子,紀錄種豆的過程,寫成種豆日記。
 
這張種豆日記,反應了孩子的心情,也引起眾多家長們的關心和討論。孩子的媽媽說,因為豆子長大了,原有的種植空間已經太小,需要移植到更大的盆子,才可以讓豆子有足夠的空間,吸取更多養分,讓它長得更高大;媽媽在幫忙移植的過程中,因為不小心,把豆子的莖折斷了,所以孩子很傷心地在床上大哭!
 
其他爸爸媽媽們熱烈地回應:「孩子很重視種豆,要好好安慰他喔!」「折斷的部份可以再種,可能還可以繼續長大~」「好嚴重的指控啊!」
 
這個種豆日記的任務,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。在課本上,孩子會學到植物的基本知識,陽光、空氣、水三元素,植物也需要這些才能長大;而這個種豆日記的任務,正是讓孩子透過實際的種豆過程,去印證課本上的知識,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「做中學」(Learning by doing),也就是體驗式學習(Experienital Learning)。
 
噗嚨共妹從開始種豆後,就天天跑去關心豆子的發展,只要豆子有長大,就會興奮的找所有人去看她的豆子,可以感覺得出來,她是真的很開心的在進行這個任務,而且,不像其他的作業和練習,她會主動地去關心,完全不需要額外提醒,她每天下課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陽台,打開窗戶,看她的豆豆長得如何了。
 
噗嚨共妹的同學媽媽,因為幫孩子移植,不小心折斷,就被寫上日記抱怨了。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,我想跟大家聊一聊。
 
自己的豆子自己種
 
首先,這是孩子的任務,不是父母的。要把豆子從小盆移到大盆,也應該是孩子自己來移,而不是由媽媽代勞。所以,為什麼媽媽會想要動手幫忙孩子呢?我想,其中第一種可能,是認為「移盆」這個動作,對孩子可能太難,孩子可能沒辦法做得好,所以媽媽來幫忙。第二種可能,孩子自己可能不曉得怎麼移盆,所以開口請媽媽幫忙。再第三種可能,就是媽媽自己也很想要體驗種豆,所以搶著幫孩子完成。
 
先聊聊第一種,媽媽主觀認為這個動作對孩子太難。這可能是出自於媽媽想要保護孩子的出發點,避免孩子在做這件事情上面「失敗」;為了不要讓孩子感到挫折,為了讓這個任務順利達成,所以讓媽媽來幫忙。如果是這樣,我會建議媽媽,讓孩子自己去做,孩子會學到更多。為什麼呢?第一,如果孩子出乎你意料之外地移盆成功,孩子會獲得成就感,而且,他真正地透過實作,學會了為什麼要移盆的知識,這樣的知識不需要透過背誦,就可以深化在他的腦海裡;第二,如果孩子如你預期地失敗了,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從過程中找到移盆失敗的原因,然後重新開始,告訴孩子,每個人都會犯錯,但每一次犯錯,你都要學到經驗,長久下來,你的成功機率就會愈來愈高。
 
第二種可能,孩子主觀認為這個動作太難,所以求援於媽媽。孩子本身也是害怕失敗,事實上,每個人都會害怕失敗,但如果沒有去嘗試前就退縮,我們也永遠無法成功。我的建議還是一樣,這是孩子的人生,孩子必須負起責任,而父母只要在旁邊給予鼓勵,給予backup的支援。如果孩子害怕失敗,媽媽可以跟孩子聊聊,了解孩子的想法,然後鼓勵孩子自己動手,給予適當的指導,讓孩子自己去做,自己決定要怎麼做。
 
第三種可能,媽媽自己也很想要體驗種豆。你知道嗎?當老師把豆子發給小朋友的那天,LINE群組上的爸爸媽媽們就很熱烈地討論要怎麼種,泡水要泡多久,何時要開始曬太陽,讓豆子支撐的竹竿要去哪裡找;感覺父母們比孩子更興奮地在玩種豆這件事,我都有點懷疑到底是孩子想問還是爸媽自己在研究。想一想,這也難怪,我們這一代的家長,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單向接受知識為主,從小到大就是一直念書,印象中沒什麼太多機會去操作實務;所以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,感覺自己又重新念一次小學,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,所以會忍不住地想插手,其實是在彌補自己小時候的缺憾。我建議,如果你是這樣的爸媽,你自己開一盆自己玩吧!你一盆,孩子一盆,你們還可以交換種豆心得,比賽看誰種出來的長得比較高,不但親子之間有共同的話題,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感覺也很棒!
 
讓孩子放手去試
 
親愛的爸爸媽媽,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,有能力的人,在他們的學習階段,像種豆日記這樣的任務assignment,是最好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的過程;最後不論豆子有沒有順利長大,孩子都會學習到,這豆子就是他的責任,豆子長大了,他會有成就感,豆子沒種成功,再接再厲!就放手讓孩子去試吧!
  
arrow
arrow

    havefun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